
碧空如洗,白云輕飄,三湘大地靚麗如畫。
洪水“下線”,
水庫是水利工程之一,也是防洪工作的重點。
當暴雨導致江河湖庫水位上漲時,如果沒有一套完善的防汛系統,江河湖庫堤壩漫溢或潰決便會引發洪災,后果將不堪設想。
那么如何加強水庫防汛工作的建設?
華自科技水利專家認為,科學合理的利用現代自動化技術、通信技術、計算機技術,加強水庫信息化建設尤為重要。在水庫信息化建設中,水雨情自動測報、大壩安全監測等都是水庫防汛必備系統,能為防汛科學調度和決策指揮提供強有力保障。
水雨情自動測報系統:水庫的“千里眼”
水庫超蓄是防洪安全的最大問題,也是監控難點。據悉,2017年的洪災導致湖南省超650座中小型水庫溢洪;江西省累計有50條堤防發現246處險情,省級調度的大中型水庫共3座超汛限;湖北省561座水庫超汛限……水庫受災數字讓人揪心。
對于水庫的監測,傳統的方法是由人工進行觀察記錄,自下而上式的匯報,再自上而下式的處理,這種方法耗時長、誤差大、預判不足且存在較高的風險。華自科技的水雨情自動測報系統通過雨情站點對江、河、湖泊、水庫等的水位、降雨量的實時監測及數據采集,由通信設備將監測數據傳送至監控信息中心。它就像水庫的“千里眼”,為防汛指揮決策和災害評估提供準確、及時和充分的依據?!敖Y合適配傳感器,系統對降水量的監測精準最高可到0.1毫米,其具有的自動化、實時性、精準性特點遠遠優于傳統的監測方法?!比A自科技水利專家介紹到。

水庫作為一項防洪興利的基礎設施,它的防汛建設是否到位、運行狀態是否穩定,關系到周圍群眾的生活安全。確保水庫安全度汛,不僅是水利部門的頭等大事,也是各級單位必須高度重視的大事。所以,充分利用現代化技術做好水庫防汛建設,確保水庫工程的安全,才能讓水庫有效地發揮其興利效益與防洪作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