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2008年7月8日進公司以來,我已經在售后這個崗位上待了7年零一個月。在這漫長的七年中,有過歡樂,有過迷茫,更多的是感觸。
100個電站+1400天出差=7年
7年前,華自科技還在湘雅附三后面的銀雙路,整個公司由一棟五層的小白樓,發展到如今擁有5個大廠房的上市公司。我有幸目睹了華自的發展,更有幸能伴隨著公司的發展而共同成長,作為華自的一份子,我由衷的感到自豪。
7年前,剛畢業的我走進了華自的大門,走上了售后的崗位,到今天為止,足跡幾乎遍布全國,甚至還去了印度以及越南,去過的電站數目100個以上,出差天數1400天以上。在這漫長的7年中,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去印度的BBII電站,第一次走出國門的忐忑。
踏出國門,忐忑路
印度BBII是我第一個出國的項目。還沒有出過國門的我,只身一人踏上了從廣州到印度哥印拜陀的忐忑路。記得那是2012年9月13日,從白云機場飛到印度的晨奈,在馬來西亞的吉隆坡機場中轉。機場登機前一刻,心里緊張到了極點,緊張是因為第一次出國之旅充滿了太多的未知。當飛機抵達了吉隆坡后,心里的緊張消失了一大半,用自己蹩腳的英語詢問了機場工作人員是否要辦理行李托運,在確認不需要辦理行李托運后,再在機場候機區等了5個小時……
飛機上的細節已經模糊,只記得抵達晨奈國際機場已是當地時間凌晨1點多。出站口發現有兩個印度人拿著牌子,上面寫了我的中文名字,牌子是倒過來的。跟隨他們穿越大街小巷……半個多小時的車程后,到達了他們辦公室,此時,已經是凌晨1點45。們告訴我,我只能休息3個小時,要在5點起床去搭乘7點從晨奈飛往哥印拜陀的飛機。當第二天再次出現在機場門口時,頓感孤獨無助。再次運用自己蹩腳的英語,找到了辦理登機牌的地方,總算有驚無險安全抵達哥印拜陀。迎接我的依然是名字倒過來的牌子……到了現場以后,看到了我們華自科技以及漢龍、四創的工程師,真有種看到親人的感覺,眼淚差點止不住留下來。此后,國外出差對我來說就是常態,在越南、印度的總出差天數已經有430天左右。

售后是特殊的崗位,與家人是聚少離多。尤其我是廣西人,來到了長沙這個城市工作,每年與父母團聚的時間不超過10天。但是既然選擇了這個行業,就會努力做到最好。這個行業也是我熱愛的,每當看到電站成功投運,心里面充滿了喜悅。曾經算過一筆賬,如果在全中國,每平方千米裝上一盞1kW的燈泡,我參與調試、投運、維護的電站的機組的功率加起來,已經可以照亮大半個中國了。我為這個為祖國人民帶去光明的事業感到自豪!
[注]作者系華自科技售后服務中心林時來,本文為華自科技2015“真情售后”主題有獎征文比賽獲獎作品,文章有刪節。